溫
何謂食物的 溫、熱、寒、涼 四性
食物的 溫、熱、寒、涼 四性..
食物的 溫、熱、寒、涼 四性一般人
尤其是老一輩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某種食物是涼的、某種食物是熱的模糊概念
其淵源為古人把食物分為熱、溫、涼、寒等不同性質
中醫稱之為「四氣」或「四性」。
讓大家最感困惑之處為食物所具有的四氣性質
並不能照其字面的意義去解釋
如煮得熱騰騰的食物並不一定是熱性的
把食物放涼了以後也並不表示食物的性質是涼性的。
食物的四氣性質主要依人體吃了這種食物後所產生的反應來決定。
如人們喝下一杯烈酒後
馬上就感到嘴巴至全身都開始熱烘烘起來
由此身體的感覺可知酒是屬於熱性的;基於類似的反應
辛辣食物也是屬於熱性的。
又如在冬天天冷時
吃涮羊肉後
感覺全身暖和、渾身舒暢
縱然天寒地凍都不覺得冷。
但反過來說在夏天吃羊肉
吃多後令人口乾舌燥、口舌生瘡
使人覺得天熱時吃羊肉不太適宜。
由這種身體的體驗
古人便把羊肉歸於熱性的食物。
再如在大熱天渾身大汗時吃片冰西瓜
令人全身透涼、暑意全消
但如於天冷時吃西瓜
不僅讓人全身發冷
甚至肚子咕嚕作響
馬上跑廁所拉肚子。
觀察這種身體的反應
古人便把西瓜歸於涼性食物。
由上面幾個例子
可知食物的涼、熱性質是一種人類經驗的累積
現尚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定性或定量。
傳統醫學認為食物可以防治疾病
所以食物的四氣性質尚可以由其所適應的疾病來分類
如中醫把疾病的性質分為寒症或冷症。
寒症的主要症候是手腳冰冷、口不渴、喜歡喝熱的東西、小便色淡且量多、大便稀薄而不臭、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人體生理功能不振、新陳代謝率低下等現象
常見於慢性病。
反之熱症則可見發熱、怕熱、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小便色黃或紅且量少、大便秘結、面色紅、煩躁等人體生理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率增加的現象
常見於急性病或人體有病毒、細菌感染等情況。
中醫依上述人體生理功能變化
把人的體質分為熱性與寒性
凡適於寒性體質的食物便歸於熱性或溫性的食物
由此可知給慢性病病人進補的補品都是熱性的食物。
反之適於熱性體質的食物就被歸於寒性或涼性的食物
例如發燒時可以喝西瓜汁來退燒
故西瓜也是屬於涼性的。
●溫熱性食物:香辛料﹝辣椒、胡椒、芫荽、蔥、薑、韭、蒜、肉桂、茴香、八角等﹞、酒、醋、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鱔魚、海參、龍眼、荔枝、桃、杏、櫻桃、核桃、松子、木瓜、南瓜、胡蘿蔔、大白菜、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等
一般民間所說的「燥」或「熱」的食物就是指溫熱性食物。
●平性食物:豬肉、豬心、豬腎、鵝肉、牛奶、 鯉魚、蘋果、葡萄、白蘿蔔、蜂蜜、米、育米、甘薯、花生、蠶豆、芝麻、紅豆。
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以平性食物居多。
●寒涼性食物:鴨肉、蛋白、蟹、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異果、楊桃、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黃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針、茄子、蓮藕、筊白筍、薏仁、茶葉、綠豆、綠豆芽、鹽、醬油、白糖。
一般民間所說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涼性食物。
參考資料: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a020.htm
食物四氣的介紹 古人很早就有用食物來防治病的觀念
遠在戰國的名醫扁鵲就曾說過:「為醫者
當洞察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療不愈
然後用藥。
」這種食療
藥療並重
甚至先食療後醫療的思想
對後世的中國人影響很大。
中醫治病時很注重病人所吃的食物
「藥食同源」的說法
認為食物與中藥都具有相同的性與特性
跟治病有密切的關聯。
另外中尚有「醫食同源」的說法
認為有醫療的時候就有食療了。
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
因為很多常用的治療疾病的中藥就是日常食用的食物。
事實上食療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之一。
筆者在看門診時
發覺古人的說法真是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
大部份的病人還是很注重食療的
病人及家屬往往會問:「有何忌口?」「多吃甚麼食物?少吃甚麼食物?」「涼的東西可以吃嗎?」等問題。
由於西醫是外來的科學
所以西醫沒有食療這方面的概念
每當病人一問及飲食注意事項
就讓筆者很為
難到底要依西醫的理論來回答:「沒有!
」不過筆者也很了解病人雖然看的是西醫
但心中所想要的回答卻是後者
因食療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這觀念已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腦海中了!
筆者發覺大家對於古老的飲概念很有興趣
但筆者也同時注意到大部分人都一知半解
甚至還以訛傳訛
傳播錯誤的概念
因此筆者現就以中醫的觀點來討論幾個最常被病人提及的食療問題
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筆者尚希望西醫的醫護同仁也能吸收這方面的知識
因為醫是不可能脫離當地的社會文化而獨自生存的
唯有尊重與了解當地的文化
才能使病人對我們的接受度更大
那醫病關係將更和諧
我們的治療也越容易成功。
中醫對食物的分類跟中藥的分類一樣
除了所謂的「溫、熱、涼、寒」四氣以外
食物尚可依「辛、甘、酸、苦、鹹」五味再分類而有不同的治病功效
另外食物尚有「升、降、浮、沉」的現象。
由於篇幅所限
再加以一般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保健及生病時
往往特別注重食物的溫、熱、涼、寒的特性
所以本文只討論食食物在這方面的性質
並不涉及更深奧的食物之「五味」或「歸經」等性。
致癌食物,食物熱量,食物禁忌,食物中毒,快瘦食物,低卡食物,美白食物,快樂食物,懷孕禁忌食物,消水腫食物食物,老一輩的人,kimo,新陳代謝率,性質,精神萎靡,經驗的累積,口舌生瘡,ga020,全身發冷
溫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010256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