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宗祐

颱風跟颶風的差別何在?

颱風跟颶風的差別何在?請知道的大大分析一下喔謝啦
颶風、颱風 稱呼不同而已   李宗祐強烈颱風泰利侵台

美國有強烈颶風卡崔娜肆虐

颱風與颶風都是由熱帶氣旋引起的天氣現象

只是在美國叫颶風

在台灣稱為颱風

稱呼不同而已。

  氣象學上

颱風是一種劇烈熱帶氣旋

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

在北半球生成的颱風

繞颱風中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南半球順時針方向轉動。

颱風並非台灣特有天氣現象

其他地區的熱帶海洋也有颱風發生

但稱呼不同。

  發生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稱為颱風;發生於包括美國在內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等地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稱為旋風。

  颱風的分級

我國氣象局(新聞、網站)依近中心最大風速(十分鐘平均風速)區分為輕度、中度和強烈颱風;美國也依近中心最大風速(五分鐘平均風速)分級

但分為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和颶風

颶風又分一到五級

五級最強。

  氣象局預報員陳維良表示

台、美對熱帶性低氣壓的定義一樣

美國的熱帶風暴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

一到三級颶風相當於中度颱風

四到五級颶風相當於強烈颱風。

  根據美國氣象局昨日發布的資料

卡崔娜為四級颶風

若對應台灣的颱風分級

也是個強烈颱風

其瞬間最大陣風每小時二百三十七公里

與氣象局昨日發布的泰利瞬間最大陣風二百三十四公里非常接近

兩者強度不分軒輊。

  命名方面

颶風由美國氣象局自行依男女姓名排序輪流命名。

颱風原本也是由美國命名

但東亞地區國家為爭取自主權

一九九八年召開世界氣象組織第三十一屆颱風委員會議後

決定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的十四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十個名稱

二○○○年開始

由設於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排序統一命名。

我國非組織會員而未提供名稱。

1.在大西洋

加勒比海

墨西哥灣

以及墨西哥西岸外之太平洋東部等地區的34KT(KT指每小時海浬

1m/s=1.92KT)及以上之熱帶氣旋

稱為颶風(Hurricane)。

2.全球形成熱帶氣旋有數個地區:如西北太平洋

印度洋的孟加拉灣

阿拉伯灣

北太平洋東部

北大西洋西部

澳洲東方海上

澳洲西方到馬拉加西東方海上等海域均34KT及以上的熱帶氣旋形成。

這些熱帶氣旋

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

除上述提及大西洋西部等地的颶風外

影響我們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Typhoon)

在印度洋稱為氣旋(Cyclone)

在澳洲稱為威烈威烈(Willy Willly)。

此外

尚有一些地方性名稱。

3.各區形成的較強熱帶氣旋

名稱雖不同

但其結構及所伴隨的狂風暴雨情形

都大同小異。

颶風和颱風應當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

只是西北太平洋生成颱風的次數明顯較大西洋颶風為多而已【颱風】  所謂颱風乃是指發生在廣大洋面上、風速超過 17 (m/s) 的熱帶性氣旋 (即熱帶性低壓)

不同地區對於颱風有不同的稱呼

如西太平洋稱之為『颱風(Typhoon)』、印度洋稱之為『旋風(Cyclone)』、大西洋以及東太平洋則稱之為『颶風(Hurricane)』

名稱雖然不同

但性質卻是一樣的。

在北半球

颱風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而在南半球則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此熱帶性低壓一般伴隨強風、豪雨

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產

對於民生、農業、經濟等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為一嚴重的天然災害。

由於台灣正位於西太平洋颱風帶上

因此對於颱風的影響自然不能忽略。

  颱風這個名字的來源

一般認為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林紹豪教授的考據

可能是從閩南語『風篩』演變而來

於魯鼎梅重修台灣縣志云:『所云颱者

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

空中旋舞如篩』

因曰風篩

謂颶風篩雨

未嘗曰颱風也

臺音篩同台

加風作颱

諸書承誤。

至今閩南語稱颱風為風颱

所以這一說法頗為可信。

(此小段摘自中央氣象局

若欲得到更詳細的資訊

可至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颶風】  颶風是一種熱帶非鋒面低壓。

多發生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部南、北緯5~10度之間。

颶風的形成緊密伴隨在熱帶地區的低氣壓運動

並大多發生於夏季和初秋。

颶風是由大氣的不穩定產生並驅動

起因於大範圍濕熱空氣冷凝時巨大能量釋放的結果。

颶風的直徑可達650公里

特徵是有氣壓非常低、安靜、無雲的核心區

稱之為颱風眼

直徑可達11公里

而且周圍產生大量的旋風雲、大量的降水量、雷暴和大風。

一般風速保持每小時160公里

但可能偶然發生高達每小時360公里的陣風。

颶風以每小時約20公里前進

起初向西吹

而其後逐漸轉至極向。

  颶風是一股巨大而強勁的風暴

旋轉的風速可達每小時120公里.常被氣象學家稱為熱帶風暴的颶風.它一般都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

沿著通常的風向掠過海面

會帶來滂沱大大雨和掀起巨浪.當颶風登到陸地時

會導致很大破害

破害陸地的建築物等和引發該地區的大水災。

  當颶風形成時

水蒸氣從海水中上升

並形成厚厚的雲牆.隨著溫暖的水蒸氣和空氣上升

開始向上旋轉.更多的溫濕空氣沖進上升空氣的下方

這便變形成了一股颶風。

  颶風捲起下方的海水

形成巨大的海浪.颶風的低氣壓的風眼會拔起大約8米高的水幕.當整個旋轉的風暴像陸地移動時

它便推動著風暴潮的巨浪向前。

風暴朝最終在地上形成洪水

在沿海的低漥地帶

這些洪水經常會導致比颶風更嚴重的破害。

  長長的底矮的風暴雲在海面積聚.當大量的暖空氣和冷空氣相遇時

風暴就形成了。

這兩種空氣並不可能輕易地就混合在一起。

因此會形成風

而雲在這股空氣的邊沿形成。

  世界上的颶風地帶位於南

北回歸線之間

橫跨了部分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颶風通常被季風推動著向西移動

然後會偏離赤道

並受地球自轉的影響而加速.在北半球

颶風通常逆時針方向旋轉。

  颶風會引起嚴重生命財產損失

如發生於1988年的吉爾伯特颶風

破壞了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大片地區。

當颶風經過冷水域表面或陸地表面就會衰減

一般只有9天壽命

可能改變中緯度的環流系統並向東轉移而影響其他一些國家。

為降低颶風的作用

曾嘗試多種方法

包括防颶風建築以及防止低窪地區泛濫的海牆。

播雲技術在降低某些颶風的強度上證實是成功的。

人造衛星用於觀測颶風的產生和運動

並為航行船隻和海岸地區居民提供颶風可能路徑的早期預報。

參考資料 知識+
颱風與颶風都是熱帶氣旋

行成原因也相同

只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呼

但強度定義並不同。

而「在台灣」颱風的定義是

每小時風速達63公里的熱帶氣旋。

(台灣的輕度颱風等級)颶風的定義是

每小時風速達119公里的熱帶氣旋。

(台灣的中度颱風等級)所以兩著的標準並不一樣

拿來比較有失公平。

也因此常讓人誤以為大西洋的熱帶氣旋比太平洋的強

這是錯誤的。

颶風 等於 颱風

颱風 不一定等於 颶風。

還有一點

美國使用一分鐘平均風速值

香港、日本、台灣使用十分鐘平均風速值。

所以若用 一分鐘平均風速值 度量颱風強度會比 十分鐘平均風速值 來的大。

其實在西太平洋的環境比較適合熱帶氣旋的發展

所以在此地區發展的熱帶氣旋往往比其他地區的強。

參考資料http://ttic.myweb.hinet.net/
兩個的意思都一樣只是不同的洋有不同的說法有以下四樣:颶風颱風熱帶風暴???旺了
颱風跟颶風他們所行程的性質都一樣強度大小規格都差不多

以國際換日線為主東半球簡稱颱風西半球簡稱颶風國際所公認的。


除了台灣之外

其他地區有颱風嗎? 颱風並非是我們這地區獨有的天氣現象

其他地區的熱帶海洋上也同樣有颱風

祇是稱呼上有所不同而已。

發生於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者稱為颱風(Typhoon);在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者稱為颶風(Hurricane);在印度洋上稱為氣旋(Cyclone);菲律賓人則稱颱風為碧瑤(Baguio);澳大利亞土著稱颱風為威烈威烈(Willy-Willy)

不過今日

皆以熱帶氣旋稱之。

圖1為全球颱風生成地區分布圖

共有7區。

 檢視圖片圖1 颱風生成區域圖 
氣象學上

颱風是一種劇烈熱帶氣旋

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

在北半球生成的颱風

繞颱風中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南半球順時針方向轉動。

颱風並非台灣特有天氣現象

其他地區的熱帶海洋也有颱風發生

但稱呼不同。

發生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稱為颱風;發生於包括美國在內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等地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稱為旋風。

颱風的分級

我國氣象局(新聞、網站)依近中心最大風速(十分鐘平均風速)區分為輕度、中度和強烈颱風;美國也依近中心最大風速(五分鐘平均風速)分級

但分為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和颶風

颶風又分一到五級

五級最強。

氣象局預報員陳維良表示

台、美對熱帶性低氣壓的定義一樣

美國的熱帶風暴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

一到三級颶風相當於中度颱風

四到五級颶風相當於強烈颱風。


龍捲風的成因迄今猶未澈底明瞭

它們大都發生在強冷鋒和颮線(鋒面前雷雨帶)附近

亦有伴隨颶風出現。

台灣在春夏季亦偶有龍捲風發生

所幸因其範圍小

路徑短

很少造成重大災害;但在美國中西部龍捲風則為一嚴重天然災害。

因為龍捲風常成群出現

挾帶強風且所經之處氣壓突然猛烈下降

所以具有非常強烈可怕的破壞力。


「颱風」

「颶風」這兩個稱呼

個人認為

都是華人的文字遊戲。

「颱風」或「颶風」似乎應改稱「台風」或「巨(劇風)」比較好。


颶風 颱風,颶風營救,卡崔娜颶風,颶風與颱風,颶風英文,颶風維納斯,颶風sr,颶風衛星雲圖,颶風的形成,颶風和颱風颶風,颱風,卡崔娜,太平洋,熱帶氣旋,氣象局,大西洋,加勒比海,強烈颱風,印度洋

天氣|下雨|氣候|雷雨|設施|豪雨|夏季|冷氣團|風力|氣壓|打雷|聖嬰|閃電|颱風|圖示|雲|氣象局|氣象預報|氣象圖|海嘯|氣溫|鋒面|衛星雲圖|地震|冰雹|沙塵暴|梅雨|專有名詞|

李宗祐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31259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dfhsdfgwerr 的頭像
    zdfhsdfgwerr

    猜猜我是誰?

    zdfhsdfgw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