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何謂生活 ~~
我的問題粉簡單 就是....................... 何謂生活??
1.司馬光教子儉樸(訓儉示康--司馬光)【大紀元2月24日訊】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
進士出身
屢官天章閣侍兼侍講、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
後追封為溫國公。
由他編著的《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
在司馬光的一生中
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史料記載
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
謹身節用。
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
頓足而後敢立」。
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
他不但找來範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
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
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
非常生氣
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
先要把書桌擦乾淨
墊上桌布;讀書時
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
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
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
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
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鑒戒的理想
他15年始終不懈
經常抱病工作。
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
他回答說:「先王曰
死生命也。
」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
使他的兒子深受啟迪。
在生活方面
司馬光節儉純樸
「平生衣取蔽寒
食取充腹」
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
他常常教育兒子說
食豐而生奢
闊盛而生侈。
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
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
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在文中他明確指出: 其一
不滿於奢靡陋習。
他說
古人以儉約為美德
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
實在是要不得的。
他又說
近幾年來
風俗頹弊
講排場
擺闊氣
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
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
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
大操大辦。
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
為此
他慨歎道:「居位者雖不能禁
忍助之乎!
」 其二
提倡節儉美德。
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
並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說:「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
豈庸人所及哉。
」接著
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說的話:「儉
德之共也;侈
惡之大也。
」接著
他對道德和儉約的關係作了辯證而詳盡的解釋。
他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夫儉則寡慾。
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
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
遠罪豐家。
」反之
「侈則多慾。
君子多慾則貪慕富貴
枉道速禍;小人多慾則多求妄用
敗家喪身。
」 其三
教子力戒奢侈以齊家。
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
常常詳細列舉史事以為鑒戒。
他曾對兒子說過: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
至孫以驕溢傾家」。
石祟「以奢糜誇人
卒以此死東市。
」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於一時
「子孫習其家風
今多窮困」 。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