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湖

請問西湖十景還有雷峰塔嗎?

請問西湖十景還有雷峰塔嗎?(請註明參考資料來源或網址並請針對問題內容回答

謝謝。

) 
當然有啊西湖曲院風荷 | 雷峰夕照 | 三潭印月 | 花港觀魚 | 平湖秋月 | 柳浪聞鶯南屏晚鐘 | 蘇堤春曉 | 斷橋殘雪 | 白堤 檢視圖片西湖為杭州最著名的景區

它位於杭州西面湖岸周長15公裡

面積約5.6平方公裡

三面環山

層巒疊嶂

天生麗質。

西湖的美是大自然的賜予

更是歷代先人的傑作。

西湖的景致隨著四季變化而變化

春天的“蘇堤春曉”

夏季的“曲院風荷”

秋季的“平湖秋月”

鼕季的“斷橋殘雪”

都令人嘆為觀止。

古人嘗將西湖概括為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雙峰插雲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北宋一代大詩人蘇東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他是這樣描繪西湖的美“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十景: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的南山路側

從湧金門至清波門

是一座以春花為主景的大花園。

沿湖柳蔭夾道

輕風吹拂

春日黃鶯鳴轉其間

欣賞“三面環山

一湖秀水”的絕佳去處。

斷橋殘雪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

位於白堤始端。

斷橋之名得於唐朝

古時橋上有門

門上有簷

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簷上

橋上只有兩頭有雪

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

所以稱作斷橋

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

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

孤山與西湖銀裝素裹

格外動人

因稱“斷橋殘雪”。

 白堤 白堤原稱“白沙堤”。

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

從斷橋起

過錦帶橋

止於平湖秋月

長一公里。

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曰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蔭裏白沙堤”

說的就是這條堤。

後人為紀念白居易

稱為白堤。

白堤的特點是一株柳樹一株桃

所以每到春天桃紅柳綠、芳草如茵的時節

遊人走在白堤上時似在畫中行。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一公里長的白堤

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

“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

這裏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

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對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

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道出了這裏的境界。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

四面環水

一山獨特

山雖不高

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

又是文物薈萃之處

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

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

西麓有秋瑾之墓

東北坡有放鶴亭等。

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

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

亭外廣植梅花

為湖上賞梅勝地。

小瀛洲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位於小贏州上

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

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

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

“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裏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狀

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

亭台軒榭

點綴其間

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

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

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

每到中秋月夜

放明燭於塔內

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

此時

月光

燈光

湖光交相輝映

夜景十分迷人。

曲院風荷 在西湖蘇堤的跨虹橋畔

宋代時為釀官酒的曲院

院中栽荷

花開時香風四起

取名“曲院荷風”。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

改“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

臨湖建碑亭、迎薰閣、望春樓及曲徑走廊

環亭植荷

曾極一時之勝

為“西湖十景”之一。

後建築坍損

現經擴建

佔地28.4萬平方公尺

為環湖綠地中面積最大

以夏日觀荷為主題的名勝公園

有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湖濱密林區5個景區

主景區以亭、台、樓、閣、榭、橋和曲廊等組合成名副其實原“曲院”

並辟荷池

園內融建築於自然

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成為“芙渠萬斛香”的遊覽勝地。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

在西湖的西南面

南起花港觀魚

北接曲院風荷

是“西湖十景”之首。

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

開發西湖

取湖底淤泥築成

橫貫湖南北

全長2.8公里的長堤。

堤上有映波橋

鎖瀾橋

望山橋

壓堤橋

東浦橋

跨虹橋

古樸美觀。

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

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

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

特別是到了春天

堤上桃花盛開

樹發新葉

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漫步其中

令人心曠神怡。

花港觀魚 著名觀魚賞花勝地

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大型公園

坐落於蘇堤之西

在映波橋與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

南宋時

蘇堤第三橋與西岸第四橋相對

其間有一水

名為花港。

花家山

山下有盧園

鑿池養魚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dfhsdfgwerr 的頭像
zdfhsdfgwerr

猜猜我是誰?

zdfhsdfgw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